[内容] Linux 后台进程的管理

内容一:将进程放入后台

1.1 直接将一个进程放到后台

# firefox&

1.2 将一个目前正在前台运行的进程放到后台

按下 “ctrl” 键和 “z” 键

内容二:显示放入后台的进程

2.1 显示所有放入后台的进程

# jobs

2.2 显示某一个放入后台的进程

2.2.1 显示某一个放入后台进程(通过后台进程号)
# jobs %<background process number>
2.2.2 显示某一个放入后台进程(通过后台进程名)
# jobs %<background process name>

(注意:只有后台进程名唯一时此操作才有效)

内容三:管理放入后台的进程

3.1 在后台启动放入后台的进程

3.1.1 在后台启动放入后台的进程(通过后台进程号)
# bg %<background process number>

(注意:只有可以在后台启动的进程才能在后台启动)

3.1.2 在后台启动放入后台的进程(通过后台进程名)
# bg %<background process name>

(注意:只有可以在后台启动的进程才能在后台启动,且只有后台进程名唯一时此操作才有效)

3.2 在前台启动放入后台的进程

3.2.1 在前台启动放入后台的进程(通过后台进程号)
# fg %<background process number>
3.2.2 在前台启动放入后台的进程(通过后台进程名)
# fg %<background process name>

(注意:只有后台进程名唯一时此操作才有效)

3.3 杀死放入后台的进程

3.3.1 杀死放入后台的进程(通过后台进程号)
# kill %<background process number>

(补充:这里可以配合各种 kill 选项进行操作,例如 kill -9)

3.3.2 杀死放入后台的进程(通过后台进程名)
# kill %<background process name>

(注意:只有后台进程名唯一时此操作才有效)

(补充:这里可以配合各种 kill 选项进行操作,例如 kill -9)

[命令] Linux 命令 iotop (显示某一个进程占用 IO 的情况) (转载)

记一次iotop分析磁盘占用io问题

问题描述    

                 某一台服务器上面 程序在每小时内偶尔丢包 排查服务器所有性能瓶颈之后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 程序丢包前后 会有IO过高的情况 于是使用iotop命令排查是哪个程序偶尔占用过高的磁盘IO

所用命令  

                 iotop

相关参数 

    -o:只显示有io操作的进程

    -b:批量显示,无交互,主要用作记录到文件

    -n NUM:显示NUM次,主要用于非交互式模式

    -d SEC:间隔SEC秒显示一次

    -p PID:监控的进程pid

    -u USER:监控的进程用户

排查方法

        iostat命令 只能看出每个盘符的IO情况 不能看到是具体哪个进程使用的IO 所以 我们需要使用iotop命令 但是这次的IO情况并不是一直出现 而是偶尔不规律出现 如果用肉眼去一直盯着终端看 显然不可行 于是我们可以用iotop的-b参数 让结果以非交互的方式输出 这样我们便可以用awk去处理 打印出我们需要的IO列以及相应的进程

命令

iotop -b | awk -F'%' '{if($(NF-1) > 0.2 && $(NF-1) ~ /[0-9]/ && $0 !~ /DISK/)printf "TIME: %s,IO:%s%,COMMAND:%s\n",strftime("%F %T"),$(NF-1),$NF}'

输出结果

[root@localhost ~]# iotop -b | awk -F'%' '{if($(NF-1) > 0.2 && $(NF-1) ~ /[0-9]/ && $0 !~ /DISK/)printf "TIME: %s,IO:%s%,COMMAND:%s\n",strftime("%F %T"),$(NF-1),$NF}'
TIME: 2018-03-21 18:04:23,IO:  0.23 %,COMMAND: [kworker/0:2]
TIME: 2018-03-21 18:04:35,IO:  0.44 %,COMMAND: [kworker/0:2]
TIME: 2018-03-21 18:04:47,IO:  0.22 %,COMMAND: [kworker/0:2]
TIME: 2018-03-21 18:04:58,IO:  0.39 %,COMMAND: [kworker/0:2]
TIME: 2018-03-21 18:05:08,IO:  0.68 %,COMMAND: [kworker/0:2]
TIME: 2018-03-21 18:05:22,IO:  0.52 %,COMMAND: [kworker/0:2]
TIME: 2018-03-21 18:05:34,IO:  0.24 %,COMMAND: [kworker/0:2]
TIME: 2018-03-21 18:05:45,IO:  0.26 %,COMMAND: [kworker/0:2]

        输出结果类似上面 这里只是简单举个例子 打印出IO大于0.2%的进程 并根据客户需求打印除相应的时间 这里的时间打印 利用awk自己的函数 strftime()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why_me310」的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hy_me310/article/details/79643352

注明:所有转载内容皆直接从被转载文章网页的标题和内容的文本中复制而来

CC 4.0 BY-SA 版权协议网址: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deed.z
站主补充:
 iotop 还有以下参数
-k, --kilobytes 在非交互的模式下,以 kb 为单位显示
-t, --time 在非交互的模式下,加上时间戳
-q, --quiet 在交互的模式下,禁止头几行,它有三种指定方式
    -q 只有在第一次显示时显示列名
    -qq 永远不显示列名
    -qqq 永远不显示 I/O 汇总的总量

[命令] Linux 命令 sar (报告系统活动情况) (转载)

sar

sar(SYstem ActivityReporter系统活动情况报告)是目前Linux上最为全面的系统性能分析工具之一,可以从多方面对系统的活动进行报告,包括:文件的读写情况,系统调用的使用情况,磁盘I/O,CPU效率,内存使用状况,进程活动及IPC有关的活动;
sar命令有sysstat安装包安装
1.安装:[root@admin ~]# yum -y install sysstat
2.参数:
-u :输出CPU使用情况和统计信息
-p:报告每个CPU的状态
-q:查看平均负载
-r:查看内存使用情况
-W :查看系统swap分区的统计信息
-x:显示给定进程的统计信息
-b:查看I/O和传递速率的统计信息
 -d:磁盘使用详细统计
 -v:进程,inode,文件和锁表状态
 -n:统计网络信息
-u :输出CPU使用情况和统计信息
-A:所有报告总和
-i:设置状态信息刷新的间隔时间
    [root@admin ~]# sar -u 1 3  (每隔一秒总共统计三次;统计CPU的使用情况)
在以上的显示中,主要看%iowait和%idle,%iowait过高表示存在I/O瓶颈,即磁盘I/O无法满足业务需求,如果%idle过低表示CPU使用率比较严重,需要结合内存使用等情况半段CPU是否瓶颈。
2.2 -p:报告每个CPU的状态
    [root@admin ~]# sar -p 1 3 (报告每个CPU的使用状态)
2.3 将统计结果保存在文件中,并从文件读取内容
        [root@admin ~]# sar -u -o /servers/script/sar.txt 2 3 (保存之文件,保存后的文件是二进制的,无法使用vim和cat查看)
        [root@admin ~]# sar -u -f /servers/script/sar.txt (从二进制文件读取)
注:将输出到文件(-o)和读取记录信息(-f)
2.4 -q:查看平均负载
        [root@admin ~]# sar -q 1 3
2.5-r:查看内存使用情况
        [root@admin ~]# sar -r
2.6 -W :查看系统swap分区的统计信息
2.7 -b:查看I/O和传递速率的统计信息
2.8 -d:磁盘使用详细统计
2.9 -v:进程,inode,文件和锁表状态
2.10 -n:统计网络信息
        1) DEV:网络接口统计信息
        2) EDEV:网络接口错误
        3)IP:IP数据报统计信息
        4):EIP:IP错误统计信息
         5)TCP:TCP统计信息
          6)ETCP:TCP错误统计信息
         7)SOCK:套接字使用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喵喵Amy」的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an1415/article/details/80761614

注明:所有转载内容皆直接从被转载文章网页的标题和内容的文本和图片中复制而来

CC 4.0 BY-SA 版权协议网址: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deed.z

[步骤] openSUSE & SLE 开机自启

内容一:openSUSE & SLE 开机设置文档介绍

1) /etc/init.d/boot.local
2) /etc/init.d/halt.local
3) /etc/init.d/before.local
4) /etc/init.d/after.local


补充:
1) 其中的 boot.local 是在刚开机时,在所有其他的程序执行前执行的文件
2) 其中的 after.local 是在刚开机后,在所有其他的程序执行后执行的文件

(注意:上面第三和第四个档案默认是不存在的,可以自己创建一个, 就像写个 shell 一样很简单)

内容二:设置 openSUSE & SLE 开机自启命令的案例

2.1 创建 after.local 文件

# vim /etc/init.d/after.local

创建以下内容:

sudo systemctl restart httpd

(补充:这里以开机自启 httpd 程序为例)

2.2 给 after.local 文件执行权限

# chmod u+x /etc/init.d/after.local